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乐群新闻> 专业服务

拓宽儿童参与范围,提升儿童参与层次——北蔡镇“博才童汇”儿童议事会 

社工:宋慈    督导:金若逸

一、 服务背景

C 镇妇女联合会于 2022 年 8 月成立首届 “博才童汇” 儿童议事会。历经两年培育,首届成员掌握社区调研技巧与儿童友好、儿童参与理念基本知识,还通过 2023 年 “童看行”“童议行”“童展行”“童校行” 四类活动,带动社区儿童开展参观学习、社区议事、方案评比及校社联动。

 

二、需求分析

2024 年,议事会将迎来小干部换届选举与人员更新,计划延续四类传统活动,提升成员参与度,以 “儿议会代表 + 社区儿童参与” 模式,推动镇儿童议事会上一个新台阶。

(一) 需要扩大社区儿童友好理念与儿童友好活动的宣传

虽议事会已成立两年且 2023 年成功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但普通社区儿童与居民对儿童友好设施、活动知晓度低,对相关理念了解甚少,需借第二届儿议会活动扩大宣传与倡导。

(二) 需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的覆盖面

传统项目侧重议事队伍培养,成员非社区儿童选举产生,难成真正儿童权利代言人;政府希望公共资金购买的服务惠及更多人,而非少数群体,需通过活动升级让更多儿童及家庭受益。

(三) 需要提升儿童议事会的自治与社区参与能力

议事团队作为社区自治组织,需在专业机构扶持下逐步自治;从儿童参与社区行动看,要在参与中提升能力与参与度,实现真正社区参与,第二届议事会需转型培育方向以达成目标。

 

三、服务目标

(一)  儿议会成员+社区儿童的模式,提高儿议会活动参与对象的覆盖面

(二) 以儿议会成员分组参与活动策划、组织执行等程序,提升儿童社区参与程度

(三) 通过活动的参与提升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分析与解决社区问题等社区参与能力

 

四、服务策略与过程

(一) 服务理论

1. 儿童权利理论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四大基本权利及最大利益原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保障未成年人相关权利。儿童议事会是儿童参与权在社区参与领域的具体体现,参与权应由所有儿童依年龄和能力平等享有。

2. 儿童参与阶梯理论

该理论将儿童参与程度分为八个阶段,从低到高依次为操纵、装点门面、表面文章、委派但要知情、咨询和知情、由成人发起且儿童共同决策、儿童发起并指导、儿童发起且邀成人共同决策。学者认为,真正参与并非需儿童处于最高级别,应结合文化、年龄、特殊能力等,让儿童自主选择并发挥最大能力参与。

(二) 服务策略

1. 招募模式

为了让更多儿童可以实践社区参与权,每场活动分别招募儿议会成员与社区儿童,既保证议事会持续培养与议事成效,又带动社区儿童学习议事方法、表达声音,保障参与权。

2. 活动负责形式

2024 年小干部竞选后,依照年度活动安排和竞选得票,小干部选择负责活动并组队,活动前社工指导,小干部与小组成员参与策划实施。

3. 确定议事内容

镇儿议会总结会,以“儿童议事会成员+社区儿童”形式共创活动,基础上结合街镇及儿童友好发展路径,将儿童意见纳入社区议事“童议行”及“童看行”板块,形成“儿童发起,成年人协助决策”形式,提升儿童社区参与程度。

(三) 服务过程

1. 通过“童展行”活动进行儿童友好理念宣传、儿议会成员招募、小干部竞选等活动

2024年是镇儿童议事会换届年,本年度的“童展行”板块活动包括儿议会干部改选、儿童友好理念宣传、儿议会成员招募及年终总结会等,用以在换届改选的同时宣传儿友好理念,使其覆盖到更多社区儿童及家庭。

年初的儿议会小干部改选,在已经历过两年儿议会活动培育的老成员中,结合现场演讲投票与平时活动参与情况,选举出9名儿议会小干部,并在竞选活动中发布全年活动安排,由小干部分别认领四大板块的活动。儿童友好理念宣传活动结合公益市集摊位的形式,由小干部负责儿童友好相关的有奖问答活动,使参与市集的社区儿童与家庭更多的了解镇儿童议事会及儿童友好理念。新成员招募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让更多的社区儿童及家庭知晓并参与。

2. 儿议会成员参与组织策划实施“童看行”、“童议行”、“童展行”活动,并招募社区儿童参与

“童看行”板块中融入了儿童希望有更多科技场馆的参观,设计了支付宝空间站参观与共创活动;“童议行”活动中融入了儿童提出了“社区猫狗粪便处理”与“儿童空间美化”活动;“童展行”活动则两次与社区公益集市结合,一方面回应儿童希望参与公益集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儿童友好理念与儿议会成员招募活动触及到更多社区儿童,并得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活动中,社工建群与小干部小组确认参与内容,部分小组负责活动设计与带领,部分负责签到等;纳新面试时,小干部参与并决定最终人选。且活动多采用 “成员 + 社区儿童” 形式,兼顾覆盖面与质量。

3. 通过“童校行”活动进一步扩大儿童参与率,并提升家校社联动,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联合镇内六所小学,为校级儿童议事会成员或相关年级学生提供社区议事、儿童安全培训等活动,纳入儿童参与、儿童保护等议题,在学校层面进一步进行儿童友好理念宣传,促进家校社联动,整合校社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五、成效评估

(一) 提高了儿议会活动参与对象的覆盖面

“儿议会成员+社区儿童” 模式下,每场 30 人左右的活动中社区儿童占 1/3,且被纳入活动群便于后续联络,扩大社群影响力。而“童校行”每次活动受众均在100人以上,大幅增加受益人数。

(二) 提升儿童社区参与程度

小干部在活动中承担不同任务,参与度有差异,符合儿童参与阶梯理论。一部分最积极的儿议会小干部组包揽了整场活动的设计和大多数活动的带领,个别小组成员因各方面原因仅参与了现场布置与签到等工作,与儿童参与阶梯理论内容一致,即并不需要儿童始终处于最高参与级别,而应根据其选择与能力放置在相应级别。总体而言,2023 年议事会参与级别为第四级 “委派但要知情”,2024 年多处于第五级 “咨询和知情”、第六级 “成人发起,儿童共同决策”,部分活动为儿童发起、成人协助落地与策划。

(三) 提升了儿童综合能力

几乎所有儿童议事会活动,均有分组完成任务的环节,包括由社工指导的社区调研、方案设计等专业内容,并在后续活动中由儿童分组实践,提升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社区参与能力。

 

六、专业反思

(一) 儿议会干部认领活动并参与策划实施的模式优势

此模式不仅提升了儿童社区参与程度,提高了儿童的策划、组织能力,而且极大的提升了儿童与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就儿议会小干部而言,他们多为学校优秀学生,在社区也有各种活动可以参与,旧模式易降低其参与热情,新模式提供发挥空间,还深受家长支持。其他社区儿议会小干部组织策划角色后,会主动询问加入方式,成为储备力量,参与后续纳新面试等。

(二) “儿议会成员+社区儿童”模式的优势

此种模式极大的平衡了政府公共资源的均衡分配与项目成效呈现之间的矛盾,儿议会成员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带动社区儿童的参与,也可以发挥其表率作用,在活动中成为社工的帮手。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带动社区儿童的参与,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社区儿童自身的优势,找到其定位。

(三) 儿议会干部小组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有所差异

在不同小干部小组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小组及不同成员的参与情况不同。较为积极的成员均有家长的大力支持,且个人能力较强,某些小干部成员的参与性较低,使得社工承担了更多的角色。后续在小干部竞选过程中,需更多考虑以往活动参与情况,最大化职位作用。

(四) 儿童参与与活动效果的平衡

小干部策划带领活动虽能提升参与度,但儿童带领能力不稳定可能影响活动氛围与成效。后续社工需加强与小干部沟通培训,做好现场机动介入准备,保障活动效果与其他儿童参与感受。

 

七、督导点评

“博才童汇”儿童议事会的服务实践过程,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儿童参与平台的成长与转变。儿童议事会服务实践,展现了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儿童参与平台的成长。2024 年服务目标明确、策略得当、过程有序、成效显著,在推动儿童参与社区事务上作用积极。

服务目标紧扣儿童参与核心,“成员 + 社区儿童” 模式有效提升了儿童参与度、团队协作及问题解决能力。四大板块活动充分考虑儿童意见需求,实现高等级参与,提升儿童自主性与创造性,保障活动质量。

不过,专业反思中提及的干部小组参与差异问题,提示未来需更细致地做好成员选拔与培训,充分挖掘成员潜力。

总体而言,此次服务实践是成功尝试,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期待社工未来深化儿童参与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为儿童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沪ICP备13045909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