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陈佳瑶 督导:桑逸雯
一、 服务背景 (一)服务对象来源 社工于2023年11月经由街道妇联转介,与居委干部一同走访了居住于该街道的困境青少年小郭(化名),了解到小郭目前在学业、家庭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挑战。后社工通过再次上门沟通,正式接案,小郭为案主。 (二)服务对象背景 案主父亲早已过世,与患有2级精神残疾的母亲同住,其亲属都在外地,联系较少,除了与母亲的相依为命之外,缺乏来自家庭系统的支持与关照。案主目前初三在读,学习成绩优异,乐观独立。由于案主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工作获得固定收入,家中经济较为拮据,案主的学习条件也非常简陋。 2023年下半年案主母亲发病,暂时被送往江苏的疗养院,家中只有案主一人居住,面临生活、心理、学业多重压力。居委和学校虽然保障了案主的日常生活起居,但她内心仍旧感到焦虑和无助,经常睡不着,比较担忧自己的学业,缺乏倾诉对象。
二、需求分析 (一)服务对象需求 1.学业需求 案主初三在读,成绩优异,自我感觉在物理、化学等理科上存在短板。但其母亲缺乏辅导能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也没有课外辅导资源。案主十分重视自身学业发展,希望成绩能在中考前有所提升,迫切需要来自学习上的支持。 2.生理及心理需求 (1)存在失眠、作息不规律等情况。 初三学业较为紧张,案主平时为完成作业会熬到晚上十一点后,白天还会通过喝咖啡的方式提神,从而导致失眠、精神不振。 (2)缺乏倾诉对象,内心焦虑,缺乏安全感。 由于家庭原因,案主自小以来,性格较为独立,很少与人表达自己的困难与担忧。在学业方面,她很焦虑自己的成绩是否能考入某住宿制市重点高中;在日常,因为母亲暂时在外地疗养院,家中只有她自己,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 3.监护安全需求 案主母亲精神残疾2级,抗拒用药,容易病情复发。此前也曾发生过因为病情复发,影响了案主日常基本的生活秩序,以至案主搬至外地暂住了数月的情况。由于母亲缺乏稳定的监管能力,亲戚均不在上海且没有监护意愿,案主面临监护缺失的潜在危机。
三、服务目标 (一)提供学业支持:进行学习空间微改造(书桌),优化案主当前学习环境,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对接线上志愿课业辅导,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情绪支持与疏导:定期与案主沟通了解近期学习与生活情况,案主表达压力与焦虑情绪时,及时疏导,避免消极情绪影响作息;倾听案主的学业规划并给出建议,给予案主心理上的支持。 (二)强化社区支持:整合案主周边的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志愿者并链接“邻家妈妈”监护缺失儿童服务。
四、服务策略与过程 (一)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二)服务过程 1.入户走访,初步建立关系 社工在接到转介后,以电联和社区走访的方式首先向居委会侧面了解了案主家目前的基本情况,得知其母亲近期有病症复发,已被送往江苏的疗养院休养,家中只有案主一人居住,暂由居委、社区志愿者和学校临时照看,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街道每月救助。这段时间对于正读初三的案主而言是一段特殊时期,她同时面临着生活与学业上的双重压力。 11月上旬,社工与居委一同前往案主家中进行走访及需求评估。走访过程中,社工通过观察发现,案主家庭居住面积较大,两室一厅,家装简陋,客厅、茶几积灰严重,平时没人打扫。在与案主交谈时,她表现出自己有着清晰的升学目标和学习动力,并主动询问了社工是否有补课的渠道,社工也适时介绍了可以提供的服务,并相互添加了微信,初步建立信任关系。 2.共同探讨需求,提供服务及支持 社工主要作为服务的提供者,积极为案主链接服务资源。根据前期需求评估,社工与案主一同探讨她当前面临的挑战,帮助梳理她所期望达成的目标。最后,案主表示希望得到学习、监护安全两方面的支持,也愿意与社工保持长期、定期的联系。 针对案主需求,社工引入“一米书桌”学习环境微改造项目,最终确定改造需求为一体化书架,及时沟通样式期望,规划安装位置,共同参与监督安装过程;链接“云陪伴”课业辅导志愿资源,帮助案主配对物理、化学科目的线上辅导;与居委及社区志愿者沟通,落实“邻家妈妈”监护缺失儿童服务,协助完成年底的“邻家妈妈”申报工作。 3.定期跟进服务资源链接情况 在该阶段,社工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逐渐转为支持者,与案主保持联络,定期交流案主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收集“云陪伴”课业辅导服务的相关反馈。 交流过程中,案主时常倾诉自己最近压力大,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社工及时开展疏导,采用倾听、同理的技巧帮助案主抒发内心的消极情绪,引导案主相信自身潜能,缓解焦虑,同时叮嘱案主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 临近中考,案主向社工表达了自己是否要参与自招的困惑,社工遵循案主自决原则,与案主一起分析中考自招的标准与案主自身条件是否符合,鼓励案主在了解厘清自招考试要求、本人成绩、对于学校的期望等多方面后,再做决定。
五、成效评估 (一)学业方面 在接受“云陪伴”课业辅导后,案主的理科短板得到了弥补,根据案主及“云陪伴”志愿者的反馈,在辅导期间,案主的疑问均能得到及时的解答,为成绩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居家学习环境改善也使得案主的书本有足够的空间摆放,书桌的整洁使得学习效率提升。 (二) 生理心理方面 通过课业辅导的链接和与社工的定期交流,案主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内心获得了一定的安全感。 (三)监护安全方面 成功为案主结对社区的志愿者,并申报2024年“雏鹰助飞”监护缺失儿童服务,强化了案主与社区的联系,有效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六、专业反思 在个案服务中,社工前期主要与居委沟通了解了案主的家庭情况,在得知案主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且有复发情况时,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在后续服务中,虽然母亲已经回归家庭,但社工也更多地只与案主进行沟通,回避与母亲这一角色发生接触,社工担忧母亲仍有未服药的情况,没有向案主介绍上门收纳服务。后来经由督导建议意识到,案主作为最了解自己母亲的人,应当尊重案主的意见,而非社工主观判定母亲不适宜接受上门服务。
七、督导点评 本案例中,社工主要围绕案主的学业任务开展服务,更多地考虑到案主在学业方面承受的压力与拥有的期望,忽视了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首要场域,对于案主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工在跟进过程中,也从案主口中了解到母亲重返家庭后有了积极的转变,会主动在家中做饭。后期社工在继续跟进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多地去关注案主家庭内部的互动,观察家庭对于案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