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推进】当孩子们问 “机器狗会吃骨头吗”:一场 AI 探秘里的成长启示7 月 25 日下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三届蓝天“一米书桌”项目组带着12组家庭来到了“联想未来中心”,全景屏幕上,蓝色数据浪潮翻涌而过。12组 “一米书桌” 家庭的惊呼里,藏着初见科技奇景的雀跃。当浪潮退去,这场以 “探秘 AI 奇境” 为名的体验,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点什么。
孩子们的问题,藏着认知的新芽
“机器狗会不会吃骨头呀?” 在晨星机器人展区,一个女孩指着踱步的机械狗轻声问。导览员笑着启动机器人的探测功能:“它不吃骨头,但能帮消防员在火场找到需要帮助的人。” 话音未落,旁边的男孩已追着六足机器人跑起来:“你跑得有火车快吗?” 机器人突然原地打了个滚,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走到机械臂展台,孩子们又被 “会自己干活的手臂” 吸引。“是有人在遥控吗?” 有孩子踮脚张望,导览员指向屏幕里的化工厂画面:“它按程序工作,能帮人捡有毒废料,避开危险。” 而戴上 AI 虚拟眼镜的瞬间,孩子们更兴奋了 —— 镜片里跳出检修提示,一个男孩边模仿操作动作边说:“像玩游戏一样修机器!” 从无人驾驶汽车的 “眼睛”(传感器)到无人暖房的智能灌溉系统,孩子们的问题从 “它会不会累” 到 “能帮我背书包吗”,天马行空里藏着对世界的新鲜认知。有个总说 “数学没用” 的男孩,在看到 AI 用算法调节暖房温度时,突然拽住社工:“原来方程式真的能种出番茄!”
家长们的沉默里,观念在悄悄转弯
活动前,不少家长带着 “让孩子学点 AI 技术,以后好谋生” 的想法而来。但在休息区听着展厅里的笑声,讨论渐渐变了味道。 “以前我总说我吃过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现在可不敢这么说了,这里的东西我都看不懂!” 一位父亲望着展厅方向,手里翻着刚给孩子拍的照片。旁边的妈妈接过话:“我一直逼他刷题,说‘现在吃苦以后享福’,可刚才看到 AI教室,学习未来是一生的事业,才明白‘吃苦’不是目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才重要。” 当孩子们兴奋的跑出来,喊着 “以后要悬浮的自动驾驶汽车” 时,有家长悄悄对社工说:“原来他不是不爱学习,是没见过让他眼睛发亮的东西。”
一米书桌的边界,在走出展厅时宽了一寸
返程的大巴上,孩子们还在争论 “机器狗到底最爱吃什么”(最后一致认定是 “电”),家长们则在传阅手机里的照片 —— 有孩子和机械臂击掌的瞬间,有 AI 眼镜里跳出的奇妙世界。 其实,“一米书桌” 带家庭走进这里,从没想过要培养 “AI 专家”。就像那个总担心 “孩子考不好” 的妈妈说的:“原来世界大得很,不是只有‘考高中、上大学’这一条路。”
书桌虽小,却能通向未来的万千可能。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所开展的“一米书桌”项目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 "物理空间 - 资源链接 - 观念更新" 的闭环展开。毕竟,困住成长的从不是分数,而是没机会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一米书桌” 不止是书桌,是让每个家庭敢想、敢闯的勇气。下一站,我们继续一起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