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乐群新闻> 专业服务

 

护航少年 关爱成长

 

一、 服务背景

 (一)、服务对象来源

小木(化名),14岁,女,是本案例的案主,疫情期间社工电访认识案主。,2023年,困青项目需求调研走访中再次联系,在入户家访过程中与之有进一步的沟通,逐步发现案主的需求,正式接案。

(二)、服务对象个人情况

案主自小父母离异,由外婆抚养长大,现与祖辈(外公外婆)共住。案主目前就读初二,学习成绩一般,常有敏感、自卑、多疑等情况,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情绪处理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二、需求分析

(一)服务对象面临的挑战

1.生理层面

服务对象身体健康,但,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健康隐患。

2.心理层面

1)案主缺乏安全、归属感,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关注。

2)案主情绪波动较大,存在不合理信念,认为其针对自己。

3.家庭层面

案主的外公外婆管理风格较为严厉,家庭整体氛围较沉闷且缺少必要的青少年养育知识,对于孩子身心成长助力不足。

(二)服务对象的优势

1.案主有一定的动力,希望自己生活和学习都能更好。

2.案主的外婆性格开朗,非常关爱案主,愿意做出改变。

3.案主所处的社区及困青项目能够为其提供一些活动资源,促进其参与和融入社区。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

1.学习支持的需要

为案主提供学业上的辅导,激发她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培育其自我管理能力。

2.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需求

培养案主的自制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3.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需求

缓解案主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传递青春期养育知识,促进家庭成员的良性沟通,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关系,助力案主身心健康成长。

4.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化的需求

鼓励案主积极参与青少年活动,增进其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促进社区融入,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三、服务目标

(一)为案主提供学业辅导,帮助其提升学习成绩,增强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

(二)为案主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案主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协助案主认识情绪,纠正非理性信念,并掌握处理情绪的方法;

(三)鼓励案主参加各类社区兴趣及发展活动,提升自我认同感,增强其生存能力,并肯定案主的正面经验去提升自我效能感。

四、服务策略与过程

(一)理论依据

1.情绪ABC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案主情绪不稳定,对事物认知、解读存在较多负面、夸大、臆测等不合理信念有关。因此,在建立案主情绪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会需要协助案主透过日常触发情绪的事件来看到自身情绪背后所连接的惯性思维与非理性特点,从中引导案主自我觉察与修正。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况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按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增强其适应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服务过程

1.入户探访,建立专业关系

疫情期间案主家庭由于感染,被安排至方仓隔离。在此期间案主外公慢性病发作急需干预,且案主自身也需要流量进行网上学习。社工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为其筹集了学习必要的流量资源,与案主家庭建立了初步的联系。2023年初,社工开展困境青少年需求调研工作,再次上门探访案主,进一步了解案主学习、社交、家庭、心理等多维度情况,并与保持持续沟通式。在后期交流中,逐步取得了案主及其及家庭的信任,建立了专业关系。

2.建立信任,提供支持

1)情绪及非理性信念疏导

介入初期,案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产生情绪波动情况,社工第一时间予以陪伴、安抚,并了解事情情况,倾听当下的感受与想法,排解负面情绪,让案主感受到被接纳与支持。

同时,对于案主的部分非理性信念,社工首先以ABC情绪理论,帮助她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协助其掌握处理情绪的方法。

2)学习支持

结合案主当前学习成绩及学习习惯需要提升的情况,社工联动项目组“云陪伴”服务,先后为案主链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的学业辅导以及学业陪伴,舒缓情绪,传递正确学习观念。

同时,社工注重挖掘案主的学习动机,通过引导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展望,激发其学习内驱力,并协助案主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及规划。

3)家庭氛围的优化和改善

改善家庭沟通方式,与案主的外婆进行会谈,向他们讲解相关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引导外婆对案主多进行正面评价,减少负面评价。

3.社区活动:发掘兴趣潜能,促进社区融入

为满足案主增强社会交往的需求,社工带领案主参与了两次社区活动参与“传承红色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知史爱国音频录制活动。参与“遇见自己 掌握未来”——青少年职场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化的需求,增进案主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

五、成效评估

(一)个人层面

1.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在之前,案主虽然一直口头表示要好好学习,但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在个案跟进中,案主逐步明晰了未来的职业目标,并制定了行动计划。从被动接受“云陪伴”的辅导,变为了如今的主动与社工沟通进行学科的更替与服务反馈。

2.对于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并调整了部分非理性信念。在个案跟进后,案主对于情绪有了觉察能力,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尝试觉察情绪背后的事件,并以更理性的方式去看待这些情况。

3.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性格也越发外向。案主参与活动后,通过社工的引导,看到了自身的闪光点,提高了自信。同时,对于参与社区的各类活动多表现得比以往积极,也主动来到社区,向社区未保条线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未来参与活动的意向。

(二).家庭层面

家庭沟通方式得到改善,家庭氛围有所改善。经过社工的引导,案主的外婆在教养过程中,学会正向表达,减少了对小木的责骂和干涉,多了些鼓励和支持。

(三).社会层面

案主的社交圈得以扩展,社会支持网络扩大。以前案主总是和那几个相熟的同学玩在一起,现在在社区案主也有了一群一起参与活动的伙伴。同时,通过社工的资源链接,社区也积极为案主链接资源,帮助她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增强她坚持学习的动机。

六、专业反思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其所在家庭的影响,社工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其对服务对象成长的影响,从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七、督导点评

首先,该个案服务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和期望,社工在处理过程中能运用专业理论、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为案主个性化定制跟进企划,调动了各方支持资源参与其中,为案主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个案服务。但除了案主所生活的家庭外,我们也看到案主其实很关注其母亲,后期是否可以与案主母亲取得联系,帮助案主获得这部分的关心与爱。

沪ICP备13045909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031号